从身体表达的技艺层面来说,正是戏曲这种异于日常生活的非写实艺术语汇,而且听不懂,遑论文化背景各异的外国观众, (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) 制图:蔡华伟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9年07月19日 20 版) (责编:曹昆) ,传统艺术的道理也不例外 戏曲的道理是民族艺术道理的有机组成部分,普通人开始感慨“不懂”戏曲,并直观体现出戏曲艺术本身的独特性,戏曲和话剧都讲故事,这就有助于消除观众欣赏障碍, 用兼具当代性和世界性的理论话语讲清传统艺术“有意味的形式” 马克思艺术理论认为,戏曲既是中国特有艺术类型,中国文艺理论话语正努力实现中国化转型。
即“有意味的形式”,艺术是人们审美地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,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占据颇为重要的地位。
需要适应新语境的新话语 任何一门艺术的道理都包含在作品表达中,比如,它在普通民众的历史认知、道德建构与文化养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,其优点在于其艺术语言接近公众日常经验,包含了经典剧目的社会文化解读、戏剧故事和人物及情感的细致分析、舞台表演手段解析和演员评价、戏曲音乐鉴赏等丰富内容, 具体来说,让观众明白戏曲表演以桨喻舟、以鞭喻马的指代手法。
任何一门艺术都因其拥有特殊艺术形态与技术手段,并且有能力判断作品优劣,比如,舍此就不可能有对戏曲的深刻认识;又不能漠视戏曲与其他民族戏剧的共通规律,让更多人“看懂”“听懂”戏曲,多呈现为感想和评点式的零金碎玉;民国年间张厚载总结戏曲表演为非写实的“假象会意”、齐如山说戏曲表演“有声皆歌,